本堂簡歷

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永生堂 – 起始與使命

由1952年建堂至今,過去上主對永生堂的召命和足印,並記述眾人領受恩典的過去和展望

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永生堂歷史 (1952-2022)

永生堂的起始和使命

1949年下旬,朱蒙恩師母在道風山一帶開始傳福音的工作。直到1952年,朱師母來到李鄭屋村木屋區傳揚福音,並租下第一街66號為最初堂址。堂會名稱為「李鄭屋村禮拜堂」9月18日亦定為本堂的建堂日。隨後堂會成立信義平民識字班,使教會事工得到急速發展。而在當時物資貧乏的年代,本堂受世界信義宗社會服務處委託,協助派發救濟物品,為當時的基層家庭和來港難民解困,服事社區,這使永生堂確認服事鄰舍為上帝給予我們的其中一項使命。故此永生堂一直未有停止對社區服事的負擔,於1957年在李鄭屋村徙置大廈,申辦了天台小學,教會亦由地上搬上了大廈天台聚會。

而於1959年本堂正式成為香港信義會會員堂會。並在1961年召開全體教友大會,成立第一屆執事部。為配合教會之長遠發展,同年又成立了建堂委員會,由李鄭屋村天台遷到鄰近的保安道唐樓聚會。而因堂會已搬離李鄭屋村,故於1962年本堂獲准採用「永生堂」之名稱。自此,堂會持續發展,在1965年由徙置區天台搬至保安道二樓,繼續福音及社區事工。及後天台學校需求減少,本堂於1974年正式停辦天台小學。但人數漸增無減,堂會場地配合不到發展需要,於1976年9月6日搬入現時深水埔堂址聚會。

永生堂重尋使命

本堂先後由王靜濤牧師、柯尊輝牧師、白德生牧師、吳玉芬牧師帶領堂會發展。而本堂另一位傳道同工,梁永康牧師亦於2013年加入本堂,與吳牧師共同牧養會眾,發展堂會事工。由於堂會有穩定的教牧和同心的同工團隊,並忠心的堂會領袖一起委身下,堂會亦逐漸健康成長,開始探索堂會的使命和發展方向。在過程中不單建立領袖的領導心志,並且尋索堂會的核價值和異象,訂定五年策略計劃。

在全會眾一起尋索下,我們確認了四個核心價值,並以「熱衷服事人」的異象制定五年策略。在這異象下,我們重尋昔日永生堂服事社區的使命,重新投入社區服事。在五年裡,建立了「全人發展事工」、增聘社區幹事一職,全力實踐社區服事。並與本會社會服務部、工業福音團契和關懷無家者協會等組織或機構合作。開展社區各項服事,包括:節日祝福探訪、再培訓課程、社區全人課程、金齡薈金齡事工等。堂會重拾先賢服事鄰舍、榮耀基督的火熱。上帝也將得救人數及資源賜給我們。隨著堂會聚會的人數逐漸上升。

在2019年本堂進入另一個五年計劃,經過前五年的轉化,會眾看到另一個異象,就是要「熱衷得生命」。我們不甘於只是服事,更要將那些生命得著。然而該年年底「新型冠狀病毒」開始蔓延,社區出現恐慌,防疫物資霎時短缺,糧食被搶購。由2020年起,堂會再次擔起與鄰舍同行的角色,為社區派發防疫物資及糧食援助。由於疫情持續,堂會直至現在按著社區的需要,以不同方式支援有需要的人士和家庭。亦因堂會對社區的承擔,在社區中已被人所認識,並且對堂會和上帝表示感恩。

在疫情期間,雖然堂會因應各防疫規例,而曾需要暫停現場聚會,但透過網上聚會和持續的社區關懷,堂會的異象和使命並沒有停止,反而因我們願意繼續與鄰舍同行,主的名被稱頌,亦讓人尋覓生命的主。願意我們未來繼續一起「得著更多生命」。